栏目

媒体聚焦

9月15日《中国煤炭报》7版:求新思变笃行 持续逐绿而上 ——皖北煤电集团非煤产业发展侧记

2022-11-15


  【核心阅读】◆现代煤化工是皖北煤电集团近年来谋划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经济重点打造的产业。2019年8月,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在淮南化工园区建成投产。 ◆皖北煤电集团灵活运用控股、均股、参股等办电模式,先后与多家大型电力企业合作建设9座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目前电力装机规模达148万千瓦。 ◆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积极修复利用采煤沉陷区发展农业、光伏等产业,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极。 ◆“十四五”期间,皖北煤电集团将投资10亿元布局以石膏资源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开发,力争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总规模达360万吨,成为长三角地区一流的非金属矿产业集团。

求新思变笃行 持续逐绿而上

——皖北煤电集团非煤产业发展侧记

邵明可


    从一煤独大到多元发展,从黑色煤炭到白色化工品……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在精耕煤炭主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壮大非煤产业,全力推动一批“绿字号”“新字号”项目落地,探索出了一条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延伸煤炭产业链,培育绿色新动能

  一块煤疙瘩,对皖北煤电集团而言,过去是燃料,如今还可以是原料。在该集团旗下中安联合煤化公司,每天都上演着神奇的黑白变换——黑色煤炭疙瘩被加工成白色化工颗粒。

   走进该公司煤化工基地,笔者看不到满负荷生产“热气腾腾”的景象,整个基地见不到工人,只有高耸的塔、巨大的罐和纵横交错的管道。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基地完全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工艺,工人主要在中央控制室对设备进行远程操控,采自数百米矿井下的煤炭经过煤气化装置、甲醇制烯烃装置两道关,摇身变为聚乙烯、聚丙烯等白色颗粒。

  “这些化工产品是家电、汽车、薄膜行业的原料,还是制作医用口罩和防护服的核心材料,这一转变让煤炭深加工与清洁利用成为现实。”中安联合有关负责人表示。

  煤炭从燃料到原料,一字之变,蕴含着皖北煤电集团绿色转型的深层次逻辑。

  作为传统煤企,现代煤化工是皖北煤电集团近年来谋划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绿色经济重点打造的产业。2019年8月,总投资267亿元的中安联合煤化一体化项目在淮南化工园区建成投产,标志着皖北煤电集团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目前,中安联合煤化公司已形成一批具    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培养和汇聚了一批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支撑煤炭产业持续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方向发展。2021年,该公司生产聚乙烯和聚丙烯产品约70万吨。

  煤化并进的同时,煤电联营的步伐亦加速推进。每天早上8点,位于宿州城南的钱营孜电厂里总是一片忙碌景象,乌溜溜的燃煤被传送到发电机组的投料口,转眼间变成了电能,源源不断地被输送至千家万户。

  过去十几年里,能耗高、污染大的传统燃煤发电厂已逐渐被大型环保燃煤电厂取代,新技术的运用使煤炭燃烧效率更高,产生的污染气体大幅减少。

  钱营孜电厂就属于这类国家鼓励发展的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近年来,该电厂把“提供绿色电力,助力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技术升级。

  2021年6月,在全国循环流化床能效对标中,钱营孜电厂两台机组分别获5A级、4A级机组荣誉称号,在所有参评机组排名中占据前两位。因属煤电清洁高效利用项目,钱营孜电厂得到中国银行宿州分行和光大银行宿州分行合计1.5亿元的绿色信贷支持。

  “大动作”接二连三,“小精彩”也从未间断。多年来,皖北煤电集团灵活运用控股、均股、参股等办电模式,先后与国电安徽电力、皖能集团等大型电力企业合作建设低热值煤电、光伏发电、瓦斯发电等9座资源综合利用电厂,目前,电力装机规模达148万千瓦。

                                                                                                                                                 紧抓生态修复,实现绿色发展

  闲置老厂房变成大型储煤基地、采煤塌陷区变身高标准农田、闲置工业广场土地转为光伏电站……近年来,大量曾经被忽略的矿山闲置空间在皖北煤电集团上演美丽蝶变,成为一个个撬动新经济增长的生态产业项目。

走进五沟镇庙前村地质环境治理区,沃野上一片片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的高标准农田映入眼帘,呈现出一派田园美景,让人很难想象这里曾是采煤塌陷地。

   “以前这片地全部是采煤塌陷区,夏天涝、冬天旱、杂草丛生、一片狼藉,根本种不了庄稼。”说起曾经的塌陷区,庙前村村民任明辉连连摇头。

皖北煤电集团五沟矿毗邻庙前村,在多年推动煤炭开采助力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574.622亩塌陷区,这些塌陷区一度成为环境“痛点”和生态“伤疤”。

  “从塌陷到治理,中间会有一个间隔期,因为要等到塌陷区稳沉。”皖北煤电集团征迁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皖北煤电集团坚持因地制宜、科学治理,一地一规划、一矿一方案,对满足复垦条件的采煤塌陷区积极推进综合治理工作。

2021年7月,五沟矿与地方政府、村民代表协商一致,启动庙前村采煤沉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采用“挖深垫浅、区内土方平衡”的方式,实施输挖子槽、河道疏浚、河岸整形、开挖鱼塘、覆土造地、种植花草等综合措施,让这片沉睡多年的塌陷区旧貌换新颜。今年1月,土地整治项目顺利通过了地方政府组织的验收。

  “治理后的土地主要用于农业种植和渔业养殖,现有鱼塘192.5亩、耕地355.4亩,有效缓解了我们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大大提高了当地村民的生活水平。”庙前村党支部书记张峰介绍。

绿色发展不止于此,皖北煤电集团持续逐绿而上。

  2017年6月,皖北煤电集团去产能关闭的前岭煤矿废弃工业广场1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发电。它是当地首座利用去产能关闭矿井工业广场建成的光伏发电站,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农光互补”的模式,在利用太阳能板发电的同时,还利用板间和板下的空间种植植物。

  “我们在光伏板下种植了120亩油牡丹,油牡丹属于木本油料作物,第5年进入盛产期,盛产期可持续20年,亩综合效益每年近4000元。”一旁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油牡丹根部可用作药材,亩产值能达到近万元。

  2017年9月,位于淮北市濉溪县南坪镇的40兆瓦水面漂浮式光伏电站项目并网发电,该项目利用皖北煤电集团任楼矿采煤沉陷形成的水面建设。经测算,电站在25年的运营期内预计将发电27227小时,总发电量约为10.91亿千瓦时。该项目不仅能够为当地提供清洁电力,提高可再生能源供电比例,更能实现采煤沉陷区的综合治理,将废弃的沉陷土地再次利用,可有效促进煤炭型城市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地方税收收入,带动当地光伏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未来,在“双碳”战略下走好低碳绿色发展之路,皖北煤电集团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抢占绿色能源新赛道。“十四五”期间,皖北煤电集团拟投资4.913亿元,治理塌陷区面积978.03公顷。其中,对稳沉的采煤塌陷区综合整治率将达到90%以上。同时,拟投资17.16亿元在所属各矿采煤沉陷区水面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绿色能源项目将成为皖北煤电集团实现转型蜕变的新“风口”。

                                                                                                                                            壮大新兴产业,加快绿色转型

  将生态资源作为基底,以绿色项目赋能“双碳”行动,皖北煤电集团在绿色低碳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走进该集团恒泰新材料公司厂区,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繁忙火热的生产景象:采自百米井下的天然硬石膏被投入生产线,经过破碎、研磨、煅烧等数道工序,被加工成石膏粉。载有袋装石膏粉的重型卡车来回穿梭,身着工作服的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

  “硬石膏是我国的优势非金属矿产之一,现阶段主要广泛应用于建材领域,相对于传统建材来说,硬石膏制品具有质轻、隔音等特点,同时在节能、环保、生态平衡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恒泰新材料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张正培表示。

  恒泰新材料公司是皖北煤电集团依托非金属矿产资源发展的新材料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优质石膏矿床,是国内最大的优质硬石膏和绿色新型建材、化工原料生产基地之一。目前,该公司已在全国各地建立起了庞大的营销网络体系,部分产品已出口东亚、东南亚及欧美地区。

  据悉,“十四五”期间,皖北煤电集团将投资10亿元布局以石膏资源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开发,力争到2025年新材料产业总规模达360万吨,成为长三角地区一流的非金属矿产业集团。

  在产业转型、培育新兴产业的征程中,鼓励内部创新、孵化科技企业成为皖北煤电集团的另一特点。

  今年6月,安徽禹恒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公司在皖北煤电集团煤矿水害防治水中心挂牌成立。该公司以皖北煤电集团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科研院校共同组建的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充分依托品牌效应和技术资源,以完全市场化的形式面向全国开展矿山水害防治技术服务。

  “国家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先后研发推出40多项煤矿水害防治技术,其中多项成果经鉴定已达到国内领先,甚至国际领先水平,但多年来这些技术大多只被应用在皖北煤电集团内部,商业转化利用效率很低。”皖北煤电集团地测防治水部中心实验室主任毕卫华表示,禹恒煤矿水害防治工程技术公司的成立打通了企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也为皖北煤电集团孵化了一个全新的产业项目。

  “做强煤老大,做小煤比例”,皖北煤电集团“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积极构建以煤电为主轴,以物贸、化工为两翼,以新材料、新能源、新业态为动能的“一轴两翼三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绿色、赋能、共享、高质量的“四型”企业。


分享到: